遗迹守卫头部与背部的能量核心是其显著弱点,精准攻击这些部位可使其短暂瘫痪,为团队创造集火窗口。战场地形是重要助力,寻找如巨型树根形成的天然掩体或高低差地形至关重要,此类地形可有效阻挡其直线冲锋与导弹齐射,迫使守卫聚集于特定路径或攻击无效位置,大幅降低其威胁。角色配置需兼顾生存与爆发,远程角色(如弓箭手、法器使用者)在安全距离触发元素反应是核心输出手段,而具备护盾或快速位移能力的角色则负责牵制与应急。

利用角色快速接近其中一个守卫触发其近战模式,随后迅速撤向预设的有利地形,吸引其追击。此过程需注意避免同时激怒所有目标。其余守卫应通过远程角色的周期性攻击维持中等仇恨水平,使其行动路线相对可控。当守卫被成功引导至狭窄区域或障碍物附近时,其笨重的体型会限制移动,集中使用范围性元素技能(如超载、感电)可造成可观群体伤害。注意其旋转攻击与导弹覆盖范围极大,务必保持角色分散站位,避免被同时击中。

针对遗迹守卫的不同攻击模式需采取差异化解法。其常见的跺脚接挥臂连招前摇明显,可利用冲刺无敌帧或提前位移至其侧后方规避。最具威胁的沉甸甸旋风(高速旋转攻击)发动时,应立刻远离其旋转轴心,向障碍物后方躲避或利用高机动角色冲刺脱离范围。导弹齐射阶段是其另一高危期,导弹具备追踪性但转向较慢,持续横向移动配合障碍物遮挡是主要对策,若身处开阔地带则需精确把握翻滚时机。守卫释放技能后的短暂僵直期是反击的最佳窗口,优先瞄准其能量核心进行打击。

当成功瘫痪一名守卫后,战术重心应立即转移。未受控的守卫可能转而攻击远程输出者,需由辅助角色及时提供护盾或治疗,或由机动单位重新吸引其注意力。切忌在未清场前过度专注于单一目标。对于剩余守卫,可重复利用地形分割战术——例如将一名守卫卡在障碍物一侧,集中火力快速消灭另一名。若团队输出压力较大,延长风筝时间,依赖元素反应持续耗血是稳妥选择。战斗尾声尤其警惕残血守卫的爆发性技能,保持距离直至确认其彻底失效。
相关资讯
2025-09-06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