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作为终极威慑武器,一旦耗尽将直接影响后期战略布局。若铀资源短缺,需优先通过交易或军事手段获取铀矿,开采需建造矿场并连接至城市。已探明铀矿但未开发的领土可通过快速建城占领,或利用间谍窃取敌方铀资源。部分城邦可能提供铀资源作为宗主国奖励,需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支持。
核弹耗尽后需调整军事策略,转为常规武器推进。轰炸机配合战斗机可替代核弹执行区域压制任务,而导弹巡洋舰与火箭炮部队能提供远程火力支援。若敌方仍持有核武器,需分散部队避免被集中打击,同时优先摧毁其核设施与发射井。防空单位如防空导弹与战斗机需部署在关键城市周围,以拦截潜在核打击。
清理核污染是资源匮乏时的另一重点。被核打击区域需等待自然消散或派遣军事工程师与工人加速清理,否则将长期影响地块产出。若铀资源枯竭且无法补充,可转向其他胜利条件,如文化或外交胜利,通过剧院广场与外交政策积累影响力。宗教单位也能在核威慑失效时通过传教施加压力。
提前储备铀资源并控制使用频率,每枚核弹需确保战略价值最大化。科技树可转向信息时代项目,如全球化与太空竞赛,以科技优势弥补军事缺口。情报系统需持续监控AI核武储备,通过外交谴责孤立潜在核威胁文明,降低全面核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