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城兵种选择的核心在于与主城形成互补,同时兼顾资源产出与军事防御需求。分城可建造的兵种与主城相同,包括骑兵、弓兵、枪兵、盾兵和器械五大类,但受限于分城建筑等级,初期兵种强度较低。分城兵营等级提升后,可解锁更高级兵种适性,建议优先升级兵营至20级以激活全部兵种潜力。
分城前期适合配置器械兵种和低消耗兵种。器械兵种攻城值高且资源消耗较少,能有效支援同盟攻城行动;弓兵和枪兵则适合用于分城日常防守,这两种兵种对资源需求适中且具备克制关系优势。分城不宜配置过多骑兵,因骑兵训练成本高且分城资源产出有限,容易拖慢整体发展节奏。
分城中后期可考虑组建1-2支主力部队,兵种选择需结合分城所在位置的地形特点。山地分城优先发展枪兵和盾兵,平原分城适合弓兵和骑兵,水域分城则以弓兵为主。分城部队的兵种适性应达到A级以上,可通过武将调整和科技研究实现。分城兵种与主城部队需形成克制链,避免出现被同一兵种全面压制的情况。
分城兵种升级顺序建议遵循先守后攻原则。优先提升盾兵和枪兵的防御属性,确保分城基础防守能力;其次发展弓兵的中程输出能力;最后完善器械部队的攻城效率。兵种科技研究应集中投入2-3个核心兵种,避免资源分散导致各项兵种强度不足。分城特有建筑如烽火台可提供视野优势,应配合弓兵部队发挥最大效用。
分城兵种配置需考虑与同盟的协同作战。若同盟缺乏特定兵种,分城可针对性补足该兵种缺口。分城部队数量有限,每支队伍的兵种搭配应当精简高效,通常采用单一兵种编制便于指挥调度。分城兵种维持需要稳定资源供给,需保证农场、采石处等资源建筑达到相应等级。
分城兵种最终成型阶段,应建立完整的兵种循环克制体系。可通过分城部队属性面板实时监控各兵种强度,及时调整训练重点。分城兵种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赛季进程和战场形势动态调整。保持分城兵种与主城的差异化发展,是提升整体战力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