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级驱逐舰作为支援型舰船的核心定位决定了其加点需优先强化维修与生存能力。建议优先投入技术点提升雷达锁定速度,确保维修无人机能快速响应战场需求,随后将三次冷却缩减强化点满以缩短维修间隔,最后补足闪避属性以提升生存率。这种加点顺序能在消耗最少技术值的前提下,最大化舰船的持续支援效能。
卫士驱逐舰的武器系统虽具备基础火力,但不应作为主要强化方向。其装备的两组导弹发射巢在满强化后单发伤害可达124点,冷却时间仅1.4秒,但受限于支援定位,对巡洋舰以上目标难以破防。武器策略防空协助因实战效果有限,通常不建议投入技术点。态势感知系统自带的30%导弹闪避加成,配合无人机系统的20%额外闪避强化,可形成有效防御体系。
无人机支援系统是卫士的核心模块,策略紧急维修在舰体结构低于20%时触发自动修复,但实战中触发概率较低。更实用的加点是三次减少无人机返回冷却时间,该强化同时作用于主武器冷却。维修量提升虽不如苔原级显著,但平稳的冷却缩减使其治疗频率更具优势。闪避属性叠加后可达70%对导弹闪避率,配合15%直射闪避,能有效弥补中排站位易受集火的弱点。
装甲系统的强化需权衡能量抗性与护甲值,由于卫士本身结构脆弱,建议在完成核心支援能力加点后,再考虑补充装甲刚性强化或能量涂层。主炮结构强化仅在前排承压时具有价值,多数情况下应保持资源向无人机系统倾斜。技术点分配需严格遵循维修效率>生存能力>次要功能的优先级,避免分散投资导致核心性能不足。
该舰在舰队编组中需注意站位优化,虽然闪避加成可观,但仍需避免暴露于敌方主力火力范围。与苔原级相比,卫士在火力输出方面略有优势,但维修总量稍逊,更适合需要兼顾一定输出的支援场景。最终加点方案应根据舰队整体配置动态调整,确保其既能维持战线稳定,又不会成为敌方优先击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