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巡洋舰作为舰队核心输出单位,其配置需兼顾火力强度与生存能力。优先选择新君士坦丁大帝级或永恒风暴级等主力型号,前者侧重综合火力覆盖,后者专精能量武器穿透。战巡编组需搭配1-2艘ST59级作为前排承伤单元,该舰种通过损管模块改造后可提升30%以上有效血量,同时需为其配备苔原级或卫士支援型等维修舰保障持续作战能力。中排建议配置卡利斯托集束鱼雷舰或艾奥级巡洋舰补充对舰火力,后排则部署光锥级防空巡洋舰应对敌方舰载机威胁。
战巡基础航速普遍低于巡洋舰,需通过增援指令实现快速部署,具体操作为:先派遣高速侦查舰抵达目标区域建立计划圈,主力舰队通过曲速航行增援至该坐标。注意增援后舰队将转为常规航行模式,需提前计算敌方拦截范围。若需长时间机动,可混编721载货型驱逐舰提升仓储容量,避免因资源耗尽导致作战中断。战巡编队指挥值通常占用160-200点,剩余空间建议分配给护航艇编队,蜂巢守卫者或星脉战斗机可有效压制敌方小型舰艇。
资源供给直接影响战巡编队作战效能。单艘战巡建造需消耗5万以上晶体与重氢,日常维护需保证金属炼化工厂与水晶合成工厂达到8级,中型工程舰每小时3万的采集效率是维持战力的最低标准。攻城作战前需在前哨指挥中心储备至少20万金属用于战时维修,同时通过采矿平台提升10%-30%资源采集加成。若资源紧张,可优先升级战巡武器系统中的火炮命中与伤害模块,此类调校仅消耗电子货币且能提升15%以上实战输出。
战术层面需避免战巡编队陷入多线作战。面对敌方驱逐舰群时,应利用雷利亚特级快速清理护卫舰,再由战巡集中火力摧毁主力。封锁任务中建议将战巡部署于禁飞区边缘,配合航母舰载机进行远程打击。若遭遇敌方战巡编队,可通过预设伏击圈诱导其进入轨道炮射程,利用永恒风暴级的能量武器无视护甲特性实现快速歼灭。战后务必保留2个工程局用于紧急维修,避免残存舰队暴露基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