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护卫舰是舰队发展的基础环节,这类舰船虽然火力不如大型战舰,但凭借灵活的战术定位和较低的建造成本,成为前期开拓和中期战术搭配的核心力量。护卫舰的制造流程主要分为图纸获取、资源收集、生产线配置和战术编组四个阶段,每个环节都需要玩家结合自身发展策略进行合理规划。
制造护卫舰的首要条件是获取对应舰船的蓝图。游戏中的护卫舰图纸可通过完成任务、参与限时活动或直接在商店购买等途径获得,部分特殊型号可能需要通过特定成就解锁。例如静海级导弹护卫舰的蓝图通常需要参与沙巴尔星之战相关活动,而雷里亚特级鱼雷护卫舰的基础型号则可通过常规任务奖励获取。需不同型号的护卫舰在功能定位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红宝石级侧重轨道炮火力输出,而诺玛M470级则偏向支援型无人机部署。
建造所需的金属、晶体和重氢等基础资源主要通过工程舰采集行星矿点获得,建议优先升级中型工程舰并搭配载货型舰船提升采集效率。高阶护卫舰可能还需要特殊材料,例如离子炮型红宝石级需要能量核心,这类材料通常通过击败NPC舰队或完成高难度任务获取。资源管理方面需注意平衡采集与消耗,避免因过度投入舰船制造导致基地升级停滞。
生产基地的舰船生产线直接决定制造效率。玩家需要在基地中建造并升级主力舰生产线,该设施同时支持护卫舰、驱逐舰等舰型的生产。生产线等级影响建造速度和同时生产队列数量,建议将金属炼化工厂与舰船生产线同步升级以保障资源供给。制造过程中可使用预制模组缩短等待时间,但需注意不同级别的护卫舰所需模组数量存在差异,例如澄海级重型护卫舰的制造时间明显长于基础型FG300。
完成制造的护卫舰需根据战场需求进行编组。常规战术中,防空型静海级脉冲舰应部署于舰队中排,而雷里亚特隐身型则适合针对战列巡洋舰实施突袭。护卫舰的子系统强化能显著提升实战表现,例如为红宝石级优先加点轨道炮冷却缩减技术,或为诺玛M470支援型强化无人机恢复效果。舰队指挥值分配时,建议将护卫舰占比控制在30%-40%,以保留足够空间配置更高阶舰种。
后期发展阶段,护卫舰的角色会逐渐转向功能性定位。虽然其火力输出会被巡洋舰等取代,但在电子对抗、区域封锁等特殊场景仍不可替代。建议保留2-3条生产线持续生产高阶护卫舰,同时通过科技研究解锁子型号改造选项。战场支援系统中护卫舰生产线具备战后快速补充的特性,这种独特机制使其在持久战中能有效维持舰队作战能力。合理的护卫舰配置策略,往往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