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效率的核心在于合理配置仓库容量与运输能力。采矿船队的仓储量直接影响单次采矿的持续时间,仓储过小会导致频繁往返基地,大幅降低效率。优先为工程舰编入AC721重型运输船并点满仓储技术,是提升采矿效率的基础手段。单艘满级AC721可提供25200仓储容量,显著减少运输频次。工程舰自身也应优先升级仓储模块,中型矿车满级仓储为20800,配合运输船可实现单次采集46000资源量,接近理论最高效率。
采矿平台的运用能进一步优化仓储利用率。高级采矿平台允许矿车直接将资源交付平台而非返回基地,彻底消除运输时间成本。平台范围内的矿点还可同时容纳两艘工程舰开采,配合大型矿车95000的基础仓储,能实现超长连续作业。需注意,平台选址应覆盖高密度矿区,且尽量靠近基地以减少曲率航行耗时。中级平台虽无直达交付功能,但能降低矿点等级要求,适合过渡期使用。
舰船技术加点的顺序对仓储配置至关重要。工程舰应优先点满采集加速和仓储系统,前者提升单位时间采集量,后者延长单次作业时长。AC721运输船则需专注货舱扩容技术,放弃无关战斗模块。若资源有限,可暂时保留小型矿车集群开采低级矿点,因其占用指挥值低且能通过数量弥补单舰仓储不足的问题,但需确保矿点位于计划圈边缘以缩短航行耗时。
后期需平衡仓储与采集速度的边际效益。当大型矿车和高级平台投入使用后,单舰仓储接近10万时,进一步扩容的收益会递减。应将技术点分配给采集速度或平台效率加成,例如高级平台的25%采集加速。基地位置迁移至矿区密集区域边缘,能减少矿车进出基地的巡航时间,使仓储配置的价值最大化。
这一体系需随基地等级动态调整,但核心逻辑始终是让仓储能力与采集速度、航行耗时形成最优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