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军需系统是提升军团整体战力的核心机制。通过将军团成员的城市改造为军团城市,可以解锁高级军备生产权限,这些军备相比普通城市生产的单位具有更强的战斗力。拥有指挥官权限的成员可在战场中将个人城市升级为军团城市,随后通过商业区向军团城市贡献资源,其他成员则可通过军需部运输资源、补给品和军备到指定城市。这一机制要求军团内部保持高效的资源调配与协作,确保军备生产的持续性。
军团城市的军需部是造兵的关键枢纽。成员需优先建设工业中心和油田,保障钢铁与石油的稳定供应,这两类资源是生产装甲车辆、火炮等重型装备的基础。钢铁直接影响装甲部队的制造效率,而石油则是坦克和飞机运行的必需燃料。建议在开局30分钟内集中建造基础资源设施,避免过早投入战斗导致资源短缺。当资源储备达到初始容量的两倍时,再启动大规模兵种生产,确保后续作战的物资储备充足。
步兵训练营是初期必建设施,可快速产出机动部队用于侦察和据点防守,成本低且数量优势明显,建议至少建造两座以保证持续兵力补充。装甲兵工厂是中后期攻坚的核心,需搭配步兵清扫敌方反坦克火力后再投入战场。空降兵司令部则提供战略突袭能力,能直接威胁敌方后方资源点,但需要保持200以上石油储备以维持生产。不同兵种的协同部署是战场取胜的关键,例如火箭炮对车辆单位有显著克制效果,而自行火炮适合在森林地形中发挥射程优势。
在平原攻坚战中,建议以坦克部队为前锋,配合攻城车和炮兵压制敌方防御工事;山地防御战则需依托地形部署炮兵和歼击车,优先保护后排输出单位。侦察车在前期作用显著,不仅能开视野,还能干扰敌方部署,但需避免将其作为主力作战单位使用。军团成员应通过实时沟通调整战术,例如在敌方援军抵达时迅速切换为防守阵型,或利用火箭炮的射程优势远程支援海战。
定期向军团城市运输补给物资,避免因资源中断影响军备生产。成员可通过完成主线任务和野外采集获取加速道具,优先提升资源建筑的等级。军团战前需统一检查部队编制和弹药储备,确保关键兵种如喀秋莎火箭炮和龙卷风防空车处于最佳状态。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与战术执行,军团能在战场中逐步建立优势,最终实现全面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