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强度取决于舰种定位、武器系统与战术适配性。综合性能最强的战舰为康斯坦丁大帝级战列巡洋舰,其脉冲炮塔与重型能量导弹系统可对大型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中排站位设计保障生存能力,改造空间大且防御属性突出。S级梯队包含艾奥级攻坚离子炮巡洋舰与太阳鲸武装战略航母,前者凭借能量武器与高输出位列巡洋舰顶点,后者则以大型炮艇船坞和综合防御成为舰队核心。
乌拉诺斯之矛级虽经历削弱,但高护甲与综合损管系统仍使其具备前排抗伤能力;永恒风暴级则通过等离子投射器实现高频火力覆盖。巡洋舰中,卡利斯托级凭借重型鱼雷对舰优势占据战术地位,而奇美拉级则以基础属性全面性成为平民优选。需注意舰船强度受子型号与改装影响,例如谷神星级载机驱逐舰的实际战力取决于搭载的护航艇类型。
CV3000与太阳鲸均依赖舰载机编队,但后者因船坞规模与防御模块更适配高强度对抗。护航艇如蜂巢守卫者能针对性克制中型舰,而米斯特拉级凭借导弹反击机制与高闪避率成为T0级战术单位。武器克制关系需重点考量:能量武器可无视护甲,脉冲炮塔对大型舰特效显著,鱼雷则专精攻城与反舰。
平民玩家需平衡资源投入与战力成长。雷利亚特级护卫舰凭借弹头增伤技术点在中前期性价比突出,CAS066级通用巡洋舰则因免费获取与低消耗成为过渡选择。舰队配置需遵循前排抗伤、中排输出、后排支援的原则,避免单一舰种过度集中。采矿效率依赖工程船科技强化,721载货型与中型工程车组合可最大化资源采集速度。
实战中地形与指挥值分配直接影响胜负。大体积舰船无法进入小行星稀疏区,需通过辐射区规避小船围攻;指挥值有限时优先保证输出舰与防空单元的比例。技术研究应聚焦核心技能激活,例如康斯坦丁大帝的脉冲炮塔强化或艾奥级的离子炮冷却缩减。最终强度取决于蓝图完成度与战术协同,而非单纯依赖稀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