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艇作为无尽的拉格朗日中机动性高且功能多样的舰种,其加点策略需根据战场定位和发育阶段动态调整。RB7导弹艇作为典型代表,白板DPM约3500,单发伤害低于蜂巢守卫者,生存能力偏弱但前期仍具备实用价值。其优势在于对巡洋舰的特化输出能力,建议优先点出冷却缩减、基础伤害提升和暴击率强化,中期补充针对巡洋舰的策略技能以应对奇美拉、CAS066等常见巡洋舰目标。
刺水母级战术护卫舰则体现能量伤害体系的特色,擅长打击中后排目标且具备高速机动特性。该舰种技术值获取难度较低,完整加点方案需优先保证锁定速度强化,随后根据战术需求选择两种路线:常规输出型选择双伤害加成与双冷却缩减组合;若编入背刺队则可牺牲一个强化槽位换取策略技能,但需提前确认敌方舰队是否包含航母单位以规避风险。
蜂巢守卫者作为重型鱼雷艇代表,武器系统应以双冷却缩减为核心,配合双伤害加成与命中率提升。其装甲系统建议全点结构值强化以弥补生存短板,动力系统则侧重闪避率提升。CV-M011型高速导弹艇则需区分载具环境:搭载于721或猎兵等提供锁定加成的载具时,可放弃锁定强化专注冷却与伤害;若部署在太阳鲸等无锁定加成的平台,则必须补足双锁定强化。
侦察型护卫舰如FG300需将动力系统全部拉满,仓储型舰船则优先完成仓储扩容后再强化动力。对于红宝石等版本强势护航艇,加点顺序应遵循策略技能>冷却缩减>暴击率>暴击伤害>基础伤害>命中率的优先级。所有护卫艇加点都需注意技术值的不可逆特性,单艘舰船的技能点仅限该型号使用,跨型号无法通用。
后期面对高护甲目标时,需重新评估护卫艇的战术价值。当敌方基础护甲超过200时,低单发伤害的护卫艇输出效率显著下降,应逐步将资源转向更高阶舰种。但作为低成本的前期过渡单位,合理加点的护卫艇仍能在特定战术体系中发挥侦察、骚扰和辅助输出作用,尤其在针对巡洋舰的战术配置中保持一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