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生存能力和防御强度是决定避难所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肉通常指高血量、高防御的角色,这类角色在抵御入侵者、处理内部灾害以及废土探险中表现突出。影响角色肉度的核心属性是耐力(E),它不仅直接决定血量成长,还能减少探险时的辐射伤害。通过合理培养和装备搭配,可以打造出生存能力极强的肉盾角色。
耐力对血量的影响机制需要重点关注。角色每次升级时,血量增长与当前耐力值成正比,且装备提供的额外耐力也会被计算在内。理想状态下,应从1级开始培养角色,先通过训练室将耐力提升至满值10点,再穿戴提供耐力加成的装备(如+7E的传奇服装),最后再进行升级。这种培养方式能使50级角色获得644点血量上限,远超普通培养方式的角色。需满级后即使卸下装备,已获得的血量也不会降低。
废土探险是检验角色肉度的主要场景。高耐力角色在探险时优势明显:当耐力达到11点及以上时,可完全免疫废土环境中的辐射伤害,从而大幅减少消辐宁的消耗。高血量意味着角色能承受更多战斗伤害,尤其在遭遇强力敌人时,高血量配合治疗针的自动使用机制可显著延长探险时间。探险时长与角色等级、武器伤害、属性总和也有关联,但耐力始终是生存的基础保障。
装备选择上,除了优先搭配耐力加成的服装外,武器也应侧重稳定输出而非爆发伤害。高伤害武器虽能快速解决战斗,但若因输出不足导致角色频繁逃跑,反而会因逃跑惩罚损失更多血量。平衡伤害与生存的武器更适合肉盾角色。宠物方面,增加血量或治疗效果的宠物能进一步提升容错率,但需注意避免让宠物参与战斗,以免因无法治疗导致意外死亡。
内部灾害如辐射蝎或死爪入侵时,肉盾角色的价值更为凸显。将高血量角色部署在关键楼层(如一层电力室或核电站),配合群体治疗手段,能有效降低灾害扩散风险。灾害伤害与房间等级挂钩,因此高级房间应避免安排低属性角色驻守。巧手先生虽能自动收集资源,但因其无法治疗且复活成本高,应远离战斗区域。
辐射避难所的肉并非单一属性堆砌,而是耐力培养、装备协同与战术部署的综合体现。从初期规划到后期优化,保持对耐力属性的专注,并灵活调整资源分配,才能打造出真正坚不可摧的避难所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