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种选择需围绕高效破防和低损耗展开。核心推荐轻步兵、弓箭手和攻城车三类单位。轻步兵移动速度快且防御力较高,适合快速接近敌方城市并承担主要近战输出;弓箭手作为远程单位能安全削弱城防,但需注意其对城墙伤害仅有常规攻击的50%;攻城车是前期唯一能直接破坏城墙的重型器械,可大幅提升近战单位的攻城效率。这三类兵种配合使用能形成互补,轻步兵吸引火力,弓箭手远程压制,攻城车集中破墙。
攻城战术的关键在于围城与火力集中。围城需控制城市周边六格地块,阻止其每回合自动回复血量。近战单位自带区域控制能力,需合理站位封锁敌方补给线;远程单位则应保持安全距离持续输出。若敌方驻军驻扎城内,可派遣工人或移民诱敌出城,再集中火力歼灭。攻城车必须与近战单位同格才能生效,因此需注意护卫队编组,避免单独暴露被敌方反击摧毁。
轻步兵和弓箭手成本较低,适合早期快速成型;攻城车需更多战略资源,需提前规划科技路线。优先研发采矿和砌砖以解锁攻城车,同时确保城市生产力足够支撑连续出兵。若资源紧张,可放弃部分次要科技,集中发展军事单位。攻城期间需持续补充兵力,避免因战损导致攻势中断,尤其在敌方拥有城墙时更需维持兵力优势。
山地或森林地形会限制单位移动,需优先用轻步兵开路;平原地区则可发挥弓箭手射程优势。若选择马其顿等擅长远程的文明,可强化弓箭手输出;而罗马等近战文明更适合轻步兵强攻。需根据敌方城防强度调整策略,无城墙城市可速攻,有城墙则必须依赖攻城器械。
战术上注重围城和集火,资源上优先保障军事科技,地形和文明特性则作为细节补充。合理运用这些要素,能在消耗最小的情况下实现高效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