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选择的核心逻辑是平衡火力、生存能力与战术功能。战列舰因其高火力和厚重装甲成为主力,尤其是天启帝国的圣徒级或晨曦经合体的道级,它们能在大规模交战中提供决定性输出;战列巡洋舰如渊级则凭借机动性与均衡属性,适合快速支援或牵制敌方侧翼。护卫舰和驱逐舰虽单兵作战能力有限,但在电子干扰、拦截等战术任务中不可或缺,例如携带跃迁干扰器的巨蜥级可有效封锁敌方撤退路线。
会战中的舰船装配需围绕团队协作展开。火力型舰船应优先配置射程增幅组件和暴击强化装置,确保在安全距离内最大化输出;防御型舰船则需堆叠护盾回充与抗性模块,例如斯瓦罗斯的怒涛级通过临时护盾生成机制提升生存率。电子战舰船必须携带毁电装置或推进干扰器,以削弱敌方关键目标。需注意,过度追求单一属性会导致战术短板,例如全攻装配的战列舰易被高速舰队风筝。
五大势力的舰船特性直接影响会战表现。新欧罗巴的导弹舰船擅长持续压制,晨曦的粒子炮舰船爆发力强但依赖能源管理,天启的激光炮舰船精准度高但射程受限,斯瓦罗斯的磁轨炮舰船适合中距离缠斗。选择势力舰船时需考虑联盟整体配置,避免属性重复或覆盖不全。限量舰船如星际穿越者虽性能优异,但获取难度较高,普通会战中主流T2级舰船已足够应对大多数场景。
实战中,舰船操作与阵型配合比单纯属性更重要。战列舰应保持梯形阵列集中火力,巡洋舰负责侧翼掩护与补刀,护卫舰群则需分散执行侦察和骚扰。超级装置的释放时机尤为关键,例如晨曦舰船的粒子炮充能需配合队友控制技能,而天启舰船的激光折射应在敌方密集站位时触发。会战后期残局阶段,优先保存电子战舰船比盲目追击更有战略价值。
若敌方主力为高速舰队,可增加巡洋舰比例并配置减速装备;面对重装舰队时,则需集结战列舰配合毁电战术。舰长技能加点也应与会战定位匹配,例如火力舰优先武器冷却缩减,辅助舰强化电子战持续时间。会战失败后的舰船损失无法挽回,因此参战前的成本评估与保险配置同样属于战术环节。